学校简介


宁德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。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(1962年停办),197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,教育部发文批准成立宁德师范专科学校,1990年8月闽东职业大学并入宁德师范专科学校,1994年3月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,2010年3月教育部同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宁德师范学院,201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,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,2017年设立二级医学院、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,2018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,2020年确定宁德市医院为直属附属医院。



办学条件

学校占地面积1215.38亩,设东侨、蕉城两个校区。校舍建筑面积约35.65万平方米,馆藏纸质图书114.93万册、电子图书275.93万余册、电子期刊5.17万余种、学位论文1098.6万篇(册),拥有中国知网、WOS、Wiley等中外电子资源,加入CALIS和FULink等服务平台,建有畲族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地方志等特色馆藏。




基层党组织

全校共有110个基层党组织,包括1个校党委,13个二级学院党委,1个机关党委,1个直属附属医院党委,94个党支部。其中机关党支部17个,在职教师党支部23个,在职医护员工党支部26个,学生党支部23个,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5个。截止2023年12月31日,全校共有党员1640人,其中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党员971人,占在职教职医护员工总数32.2%;在职教师党员535人,占在职教职工总数61.42%;学生党员526人,占学生总数4.78%;离退休教职工党员143人,占离退休教职工总数41.8%。



教育教学

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。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1009人,设15个二级学院,40个本科专业,涵盖教育学、文学、理学、工学、农学、法学、医学、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。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、省级一流课程41门,省级重点学科2个、应用型学科4个、应用型专业群3个、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6个、省级一流专业9个,省级“课程思政”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项,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,省“思政课程”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,省级课程育人高校思想工作精品项目1项,省级“课程思政示范项目”4项,省级教改项目64项(其中重大教改项目10项),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,省级教学团队3个,省级本科优秀特色教材一部。近五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获奖880多项,其中获国家级奖项270多项,学生创新成果(论文、专利等)累计达280多项。



师资队伍

坚持人才强校,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,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、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。现有教职工919人,具有正高职称69人,副高职称215人,博士228人,硕士359人,博士生导师3人,硕士生导师73人,国家级人才称号1人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,省级教学名师1人,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6人、省“雏鹰计划”1人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5人、省引进高层次人才(ABC类)21人、宁德市教育人才14人、宁德市“天湖人才”143人。



科学研究

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,建设有“海西海洋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及生物制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”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3个,校内科研机构14个,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.26亿元。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9项,省部级科研项目510余项,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30余项。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22件,获服务地方横向项目350余项。实施“师范教育亮色工程”专项、“重大项目培育计划”专项,共计立项200余项。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670余篇,其中SCI收录340余篇,出版学术著作104部,转化科研成果(含技术咨询)370余项,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智库成员单位,获省级自然科学奖、科技进步奖、社科规划奖等11项。



服务社会

坚持扎根闽东,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。在市委、市政府支持下设立了“闽东乡村振兴学院”“宁德普惠金融研究院”。与青拓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青拓产业学院,与中科曙光合作建立了中科曙光产业学院,与正大集团合作建立了正大产业学院,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“宁德海洋渔业振兴学院”,与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品品香茶产业学院,与福耀玻璃集团、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“福耀产学班”、“新能源产学班”。与国家地方志指导小组、福建省方志委等合作成立全国首个方志培训中心(全国地方志系统宁德培训基地),开办首个地方志与地情文献人才培养专修班;与三祥新材股份公司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班;与上汽集团、时代新能源等建立多个校企合作项目。开展“闽太子参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应用”“超高效异步电机的节能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”“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效评估”等一批与地方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科学研究;实施校级“服务地方专项行动计划”“科技特派员科研资助专项计划”等,共计立项280余项,与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实现科研项目直接对接100多项;累计选派服务地方科技特派员174人次,省级法人科技特派员2支,科技特派员团队23支。每年举办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、教师岗前培训、基层党组织带头人、新型农业技术人员、少数民族电子商务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继续教育培训、考试1.5万人次。持续开展教育精准扶贫、义务支教、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,积极为宁德市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短板服务。



文化传承

建设了“闽东之光”教育基地,包含畲族文化教育中心和闽东红色文化教育中心,教育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、福建省离退休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教育基地、福建省首批高校党员教育基地、福建省学校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等。与市委宣传部合作共建“传播闽东之光”协同创新中心,与各县(市、区)合作开展“闽东之光”进校园系列文化工程。成立闽东之光研究院,整合资源、搭建研究平台,组建了闽东地方文化研究、闽东红色文化研究、畲族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等具有闽东特色的研究创新团队。设立了剪纸协会、茶艺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以及“柘荣剪纸衍生品艺术实践工作坊”和“闽东畲歌传承工作室”等创新创业工作坊。深入推进学习《摆脱贫困》进校园,组织编写思政课辅助教材《习近平在宁德的故事》,推动“习近平在宁德的故事”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,持续开展学习《摆脱贫困》进校园、红色经典诗词诵读大赛、和读懂中国、读懂闽东等文化艺术活动,形成了《习近平早期思想研究》《闽东畲族红色故事选》《四库全书闽东卷》,以及声乐套曲《百丈英风》组歌等一批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成果。




交流合作

坚持开放办学,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。与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、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、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(波莫纳)、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、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、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校际合作。与台湾义守大学、虎尾科技大学、侨光科技大学、屏东大学、逢甲大学开展闽台合作办学。



结语

学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,牢记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使命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为学生成长服务、为地方发展服务,突出师范性、应用性、地方性,以“新工科、新农科、新医科、新文科”建设为引领,致力于培养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及应用型人才,努力建成省级一流应用型高校、争创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,在新时代新福建新宁德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。



(数据更新:2024年3月31日)